❷小貌。《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鸠。”
❸宛然;仿佛。《诗·秦风·蒹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❹姓。春秋时楚有宛春。 另见yù,yuān。
出处:语词卷 • W • wǎn • 宛
词条 | 宛 |
释义 | 宛 宛(wǎn) ❶屈曲。《汉书·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引申为凹入。《诗·陈风·宛丘》:“宛丘之上兮。”毛传:“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❷小貌。《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鸠。” ❸宛然;仿佛。《诗·秦风·蒹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❹姓。春秋时楚有宛春。 另见yù,yuān。 出处:语词卷 • W • wǎn • 宛 宛(yù) 通“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寒湿气宛。” 另见wǎn,yuān。 出处:语词卷 • Y • yù • 宛 宛(yuān) 用于古地名,如宛县;古国名,如大宛。用于人名,如宛若。 另见wǎn,yù。 出处:语词卷 • Y • yuān • 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