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考课
释义
考课
考课kǎo kè  古时按一定的标准考察官吏的功过善恶,分别等差,升降赏罚,谓之“考课”。三国魏明帝刘劭作都官考课之法七十二条。见《通典·选举三》。代考课之法,有“四善”、“二十七最”。见《新唐书·百官志一》。代置审官院,考课中外职事,后掌京朝官考课事;置考课院掌幕职州县官考课事。见《宋史·选举志六》。
出处:语词卷 • K • kǎo • 考
考课  古代依据一定标准考核官吏政绩的制度。秦、汉分常课、大课,常课每年一次,大课三年一次。由两个系统进行,一是中央对地方的考课,一是各部门长官对下级的考课,均评其殿最,升降赏罚。魏、晋沿之,主要是部门长官对下属功过的考核评定。北魏孝文帝定三年一考。唐代由吏部考功郎中、员外郎掌管,一年一考。百司之长考其下属功过,流内之官,依考核成绩分为九等;流外官,以行能功过分四等,分别奖罚。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掌其事,审官院考京官,考课院考幕职地方官。官员任满一年为一考,由上级官府考其优劣,入优等或上等者拣选、升资或转官。金代仿唐制,且定考课令,由吏部郎中、员外郎掌之。明代分考满、考察两种,二者相辅而行。考满根据功过决定升降。考察主要是处理有问题官员,其目有八,曰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不谨。其法为京官六年一次,谓之京察,外官三年一次,谓之外察。清代则有京察、大计之分,对象分别为京官和外官。参见“考满”。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考课  中国古代按一定的标准考察官吏的功过善恶,分别等差,升降赏罚。三国魏明帝令刘劭作都官考课之法七十二条。见《通典·选举三》。唐代考课之法,有“四善”、“二十七最”。见《新唐书·百官志一》。宋代置审官院,考课中外职事,后掌京朝官考课事;置考课院掌幕职州县官考课事。见《宋史·选举志六》。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一般名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