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通“尔”。汝;你。《左传·昭公二十年》:“余知而无罪也。”也用作“你的”,如“而父”。
❸通“如”。相似。《新序·杂事》:“白头而新,倾盖而故。”《汉书·邹阳传》作“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❹通“如”。如果。《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❺作语助。表承递。《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❻作语助。表转折。如:似是而非。《吕氏春秋·察今》:“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❼作语助。表并列关系。欧阳修《醉翁亭记》:“泉香而酒洌。”
❽作语助。用同“以”。《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❾作语助。用同“然”。《诗·齐风·猗嗟》:“颀而长兮。”《史记·日者列传》:“忽而自失。”
❿表语气。与“矣”略同。《诗·齐风·著》:“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另见nénɡ。
出处:语词卷 • E • ér •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