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人 物
词条 | 欧阳竟无 |
释义 | 欧阳竟无 欧阳竟无(1871—1943) 中国佛教学者、居士。名渐,以字行,江西宜黄人。早年攻读经史,后信奉佛教。1904年到南京从杨文会研习佛学,后离去。1910年复从杨文会。翌年杨去世,承师遗志主持金陵刻经处。1914年在刻经处开设佛学研究部。1917年刻成《瑜伽师地论》后五十卷,分法相、唯识为两宗,并为之作序。1922年创建支那内学院,任院长,并讲授法相、唯识之学。认为佛教是包罗人生各门原理的独特体系。提倡居士佛教。遗著有《竟无内外学》。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人 物 欧阳竟无(1871—1943) 江西宜黄人,原名渐,字竟无。清末秀才。早年入南昌经训书院。中日甲午战后,专习陆(九渊)王(阳明)心学。1904年(光绪三十年)皈依佛教。在宜黄创办诚志学堂。1906年任广昌县教谕,因母病故,隐居九峰山守丧。1907年赴日本学习密宗佛法。次年回国,在广州优级师范任教。1910年去南京从杨仁山学唯识宗、瑜伽宗。杨死后接任刻经局编辑。1912年在北京、南京等地创办佛学会。1918年与章炳麟、陈三立等在南京设立中国内学院。晚年从事有关佛学撰述,成为佛教居士。曾任佛学院院长多年。病死于四川江津。著有《竟无内外学》。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 欧阳竟无(1871—1943) 中国佛教学者、居士。名渐,以字行,江西宜黄人。早年攻读经史哲学,后信奉佛教。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到南京从杨文会研习佛学,后离去。1910年复从杨文会。翌年杨去世,承师遗志主持金陵刻经处。1914年在刻经处开设佛学研究部。1917年刻成《瑜伽师地论》后五十卷,分法相、唯识为两宗,并为之作序。1922年创建支那内学院,任院长,并讲授法相、唯识之学。认为佛教是包罗人生各门原理的独特体系。提倡居士佛教。遗著有《竟无内外学》。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