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人 物 • 中国(包括来华传教士)
词条 | 陆徵祥 |
释义 | 陆徵祥 陆徵祥(1871—1949) 江苏上海(今上海市)人。字子欣,亦作子兴,号慎独主人。1892年北京同文馆毕业。最初为基督教新教信徒。曾任清政府驻外使节翻译、秘书。1903年任驻俄使馆参赞。1906年任驻荷兰公使。1911年调任驻俄公使,同年改信天主教。1912年任袁世凯政府国务总理和外交总长。1915年以外交总长身份与次长曹汝霖一道受袁世凯命同日本公使秘密会谈《二十一条》。同年5月25日与日使在北京签订《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于山东之条约》。此后多次出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1919年以外交总长身份任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首席代表。在当时国内人民和旅法华侨的压力下,拒签对德和约。1920年辞外长职,后任赈灾督办,驻瑞士公使。1927年辞去公职,入比利时布鲁日的天主教本笃会圣安德肋修道院。1933年用法文出版《按天主教教义评判满洲之被侵占》,反对日本占领中国东三省。1935年任神父。1946年任比利时根特的圣伯多禄修道院名誉院长,领主教衔。著有《孔子与基督之道》等。 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人 物 • 中国(包括来华传教士) 陆徵祥(1871—1949) 江苏上海(治今上海旧城)人,原名增祥,字子兴,一字子欣。北京同文馆毕业。清末曾任驻荷兰公使和驻俄公使。1912年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和外交总长。1915年再任外交总长,和曹汝霖奉袁世凯命,与日本谈判接受“二十一条”,次年去职。1919年复以外交总长出任巴黎和会中国首席代表。在国内人民和旅法侨民的压力下,拒签对德和约。1920年辞外长。1922年任驻瑞士公使。曾以北洋政府代表身份多次出席国际劳工大会。1927年入比利时布吕赫(亦称“布鲁日”)本笃会圣安德修道院。1946年任圣彼伯铎禄修道院荣誉院长。后病死布吕赫。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