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云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思想、传略和著作介绍 • 人 物
词条 | 陈云 |
释义 | 陈云 陈云(1905—1995)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原名廖陈云,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1905年6月13日出生。1919年冬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所当学徒,期满后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8月任商务印书馆发行所罢工委员会委员长(后任职工会委员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青浦从事农民运动。1929年冬至1931年夏,历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上海法南区委书记、闸北区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江苏省委书记等职。1930年和1931年先后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31年5月任保卫中共中央机关安全的中央特科书记,9月任中共临时中央领导成员。1932年3月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1月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江西瑞金。1934年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兼任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同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0月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5年9月抵莫斯科后,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央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情况,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1937年4月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援接西路军余部进入迪化(今乌鲁木齐)。同年11月回到延安,随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44年3月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8月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领导东北解放战争,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兼北满军区政委、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中共中央南满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委、东北军区副政委、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沈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等职。1948年10月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职,长期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对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稳定金融物价、调整工商业、恢复国民经济,对有步骤地开展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1956年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57年1月任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1958年6月改设中央财经小组)组长。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困难时,他受毛泽东委托,调整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过高的钢铁生产指标,并建议中央采取动员城市两千万人下乡等一系列正确和果断的措施,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的批判,党内只保留了中央委员的名义。1975年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6年积极支持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同时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1979年3月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7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对全党进行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制定和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87年中共十三大后,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证党和国家稳定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离休。1995年4月10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编入《陈云文选》。 陈 云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思想、传略和著作介绍 • 人 物 陈云(1905—1995) 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原名廖陈云,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1919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上海工人举行的三次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后,先后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淞浦特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沪宁巡视员、江苏省委军委委员、江苏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中共上海闸北区委、法南区委书记,中共江南省委组织部部长兼外县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5月起,先后任中共中央特科书记,中共临时中央常委,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1月到中央苏区。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兼任白区工作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先后任红5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治委员。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6月回上海恢复白区工作。8月下旬赴苏联莫斯科,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1937年4月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11月底到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8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兼任中共北满分局书记和北满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中共南满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治委员,兼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后又兼任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1948年10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的批判,在党内只保留中央委员的名义。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1979年7月任国务院副总理。是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7年11月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995年4月10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编为《陈云文选》。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陈云(1905—1995)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原名廖陈云,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1905年6月13日出生。1919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8月担任商务印书馆发行所罢工委员会委员长(后任职工会委员长),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青浦从事农民运动。1929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等职。1930年和1931年先后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1931年任保卫中央机关安全的中央特科书记、中共临时中央领导成员。1932年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9月抵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及遵义会议情况,后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1937年回国后,先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援助接应红军西路军余部进入迪化(今乌鲁木齐),后回延安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8月担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随后赴东北,先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委、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长期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1956年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20世纪60年代初,为克服国民经济遭到的严重困难,恢复和发展经济作出重要贡献。19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文化大革命”中,坚持同“左”的错误及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作斗争。1975年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6年积极支持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1979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作为党和国家主要决策人之一,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顾委主任。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离休。1995年4月10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编入《陈云文选》。 陈 云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