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S • suì • 岁
词条 | 岁试 |
释义 | 岁试 岁试(suì shì) 秀才考举人前的一种考试,三年举行一次。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值河间岁试,同寓十数人,或相识,或不相识,夏夜散坐庭院纳凉。” 出处:语词卷 • S • suì • 岁 岁试 亦称“岁考”。明清时期生员(秀才)的督促性与甄别性考试。清制,各省学政巡考辖下府、州、县学,凡在学生员皆须应试,缺考者补考,清初规定三缺者(后改为五缺者)除名。考试内容,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定为四书文一篇、经文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默写《圣谕广训》一则。考试实行六等黜陟法,考得一二等者方可继续与考科试。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选举与科举 岁试 古代官学按年举行的学业考试。始于唐。《新唐书·选举志上》:国子监各学“岁终,通一年之业,口问大义十条,通八为上,六为中,五为下。并三下与在学九岁、律生六岁不堪贡者,罢归”。州县学生当州试。宋代行三舍法,外舍生按年举行公试,参考平时行艺表现,凡考在一二等者准升入内舍。元、明、清国子监(学)亦参照行之,逐月而试,每岁终通计其年积分,以定升降。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制度 岁试 即“岁考”。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