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通“崇”。高起;矗立。李频《将赴黔州先寄本府中丞》诗:“丹嶂耸空无过鸟。”
❸通“怂”。怂恿;奖劝。《国语·楚语上》:“耸善而抑恶焉。”
❹通“悚”。惊动;耸动。如:危言耸听。刘禹锡《观柘枝舞》诗:“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
❺通“竦”。敬。《国语·楚语上》:“昔殷武丁能耸其德。”
出处:语词卷 • S • sǒnɡ • 耸
词条 | 耸 |
释义 | 耸 耸〔聳〕(sǒnɡ) ❶聋。马融《广成颂》:“子野听耸,离朱目眩。” ❷通“崇”。高起;矗立。李频《将赴黔州先寄本府中丞》诗:“丹嶂耸空无过鸟。” ❸通“怂”。怂恿;奖劝。《国语·楚语上》:“耸善而抑恶焉。” ❹通“悚”。惊动;耸动。如:危言耸听。刘禹锡《观柘枝舞》诗:“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 ❺通“竦”。敬。《国语·楚语上》:“昔殷武丁能耸其德。” 出处:语词卷 • S • sǒnɡ • 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