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世界地理卷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气候学
词条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释义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要求世界各国控制和限制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过程的原则性公约。属于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之一。1992年5月9日在美国纽约制订,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通过。为政府间公约,由各国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签署。该公约的最终目标是稳定温室气体浓度水平,以使生态系统能自然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各缔约方在公平的基础上,规定了共同承担但又有区别的重要责任原则,以及依据各自能力的承诺义务,特别要求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发达国家落实限排具体措施,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帮助他们履行公约。 出处:世界地理卷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气候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简称UNFCCC。联合国要求世界各国控制和限制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过程的原则性公约。属于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之一。1992年5月9日在美国纽约制定,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通过。为政府间公约,由各国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签署。迄今已有一百六十多个国家签署。中国国务院总理也于1992年6月11日在公约上签字。公约秘书处设在德国波恩。公约由序言和26条正文、2个附件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公约要求各国将各种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不致破坏气候系统的水平,特别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应落实具体限制排放温室气体措施,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帮助他们履行公约。公约还要求各国组织站网,进行系统观测、收集数据,以了解排放情况。 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 总 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要求各国控制或限制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以免气候转向不利的原则性公约。为政府间的公约。由各国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于1992年5月9日在美国纽约订立,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开放签署。1994年3月21日起生效。要求各国组织站网,进行系统观测、收集数据,以了解排放情况。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已有190多个国家签署。 出处:法学卷 • 国际法 • 国际组织与条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主持制定的关于保护地球气候系统的公约,1992年5月9日订于纽约,1994年3月21日生效。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1992年11月7日批准。公约的核心是控制和减少由燃烧矿物燃料和其他方式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要求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即公约附件一列举的国家)带头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并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帮助它们履行公约。还就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缔约方会议、公约的履行、资金机制等问题做了规定。公约只是一个框架性文件,并未对减少温室气体的具体数量和措施做出规定。 出处:环境科学卷 • 环 境 法 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 UNFCCC) 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通过。是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该公约没有对个别缔约方规定具体需承担的义务,也未规定实施机制。但该公约规定可在后续从属的议定书中设定强制排放限制。主要的议定书为《京都议定书》,后者甚至已经比本公约更加广为人知。 出处:经济卷 • 技术经济学 • 计划和组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主持制定的关于保护地球气候系统的公约。1992年5月9日订于纽约,1994年3月21日生效。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1992年11月7日批准。公约的核心是控制和减少由燃烧矿物燃料和其他方式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要求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即公约附件一列举的国家)带头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并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帮助它们履行公约。还就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缔约方会议、公约的履行、资金机制等问题作了规定。公约只是一个框架性文件,并未对减少温室气体的具体数量和措施作出规定。 出处:能源科学卷 • 能源环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