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词条 | 陈赓 |
释义 | 陈赓 陈赓(1903—1961)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庶康,字传瑾,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留校任连长、副队长。1926年赴苏联学习,次年回国并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师长。1932年负伤到上海就医。1933年3月因叛徒出卖被捕,5月经中共组织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长征中任军委干部团团长。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1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起,历任八路军第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7月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应邀赴越南,参与指挥边界战役。1951年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3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后代理彭德怀在志愿军的职务。1952年7月起,先后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编为《陈赓军事文选》,著有《陈赓日记》。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陈赓(1903—1961)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名庶康,字传瑾,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留校任连长、副队长。1926年赴苏联学习,次年回国并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1932年负伤到上海就医。1933年3月因叛徒出卖被捕,5月经中共组织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到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校长。长征中任军委干部团团长。到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抗战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7月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应邀赴越南,参与指挥边界战役。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委,后代理彭德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职务。1952年7月起,历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编为《陈赓军事文选》,著有《陈赓日记》。 ![]()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