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地方行政区划名。中国秦汉前有“九州”说及“十二州”说,皆为传说中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京师附近地区外分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刺史部,置刺史,巡视境内。东汉为十三州,末年始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历魏晋南北朝不改。隋初废郡存州,旋改州为郡。唐复改郡为州。宋属于路,元属于路或府,明清时属于府,其不属于府而属于省的,则称为直隶州。今在苗族、布依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白族等地区亦设置自治州。
❸古代民户编制,五党为州,计二千五百家。见《周礼·地官·大司徒》。
❹聚。《国语·齐语》:“群萃而州处。”
❺古国名。(1)姜姓。建都淳于(今山东安丘市东北)。春秋初年为杞所并,为杞都。(2)偃姓。在今湖北洪湖市东北,春秋时为楚所灭。
❻姓。春秋时有州绰。
出处:语词卷 • Z • zhōu • 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