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事件、运动、思潮、法规
词条 | 党化教育 |
释义 | 党化教育 党化教育 国民党“一大”后至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国民党的教育方针。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欲采苏俄“以党治国”模式,强调一切举措皆归依党纲。1926年广东国民革命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提出实施“党化教育”,其内涵不违新三民主义和三大革命政策。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五四”纪念会上也提出实行党化教育,要求各省成立党化教育委员会,编写党化教育大纲。当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通过韦悫的《国民政府教育方针草案》,说明党化教育即在国民党指导下,实现教育的革命化、民众化、科学化、社会化,要求按国民党“党义”和政策重新设计教育,改组学校课程。国民政府明令各省市执行,规定学校设置专门教师,意在强化对学校控制。上海市成立了党化教育委员会;浙江省制定了《实施党化教育大纲》,要求以训练党员的方法训练学生。也引发社会议论和抨击,国民党内部也存在意见分歧。1928年2月吴稚晖以党化教育含义不明,建议改为三民主义教育。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决定以三民主义教育取代党化教育,并通过《三民主义教育宗旨说明书》。党化教育之名遂废。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事件、运动、思潮、法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