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人民起义 • 隋
词条 | 隋末农民战争 |
释义 | 隋末农民战争 隋末农民战争 公元7世纪初年推翻隋王朝的农民大起义。隋炀帝时,剥削残酷,兵役徭役繁重,使田地荒芜,农民家破人亡。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在长白山(在今山东邹平南)首先爆发了王薄起义。同时在今山东、河北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起义。两年后更有发展,在今山东有孟海公、孟让、郭方预、郝孝德、孙宣雅,在今河北有格谦等,在今河南有翟让,在今陕西有向海明,在今宁夏有白瑜娑,在今广东有梁慧尚,在江淮地区有杜伏威、辅公祏和苗海潮等起义。后江南等地也有义军起义,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起义高潮。大业十二年后,逐渐形成三大支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起义军镇压地主官吏,歼灭了隋军主力,使隋朝统治土崩瓦解。豪族官僚梁师都、刘武周、李渊等,也乘机割据一方。十四年,炀帝死,李渊利用时机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称帝,建立唐朝。这次大起义遍及全国各地,最后摧毁了隋王朝的统治。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人民起义 • 隋 隋末农民战争 隋末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隋炀帝杨广谋杀父兄夺取帝位后,统治残暴,骄奢荒淫,民不聊生。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邹平(今山东邹平北)人王薄拥众据长白山(今邹平西南会仙山)起义,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窦建德等也聚众起义。九年,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翟让在瓦岗(今滑县东南)发动起义。数年间,农民起义席卷全国,达数百万人。十二年后,起义军逐渐形成三支强大的队伍,即河北的窦建德军,河南翟让、李密的瓦岗军,江淮杜伏威、辅公祏军。三支义军在各地义军配合下,不断歼灭和击败隋军主力。不少地方官吏豪强也乘机起兵反隋。隋将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缢杀炀帝,隋亡。在极为有利的形势下,瓦岗军却出现了内讧。李密谋杀翟让,且重用隋朝降将,致使部众逐渐离心。十四年瓦岗军先后与宇文化及、王世充军作战,最终失败。李密后为唐将盛彦师所杀。唐武德二年(619年)春,窦建德攻破聊城(今山东聊城东北),擒杀宇文化及,四年五月,窦遭唐军阻击,战败被俘杀。杜伏威于武德二年九月率众归附唐朝后被毒杀;辅公祏于六年八月继续反唐,但势单力薄,于次年三月败亡。至此,持续13年、规模巨大的隋末农民起义战争基本结束。 出处:军事卷 •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和军事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