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管理学卷 • 公共管理 • 社会保障
词条 | 工伤保险 |
释义 | 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 亦称“职业伤害保险”。为在工作中受伤致残或死亡者的遗属提供保障的制度。包括两大类:一是因突发性事故导致的伤残和职业病;二是因工作本身的性质而导致的职业病。中国于1996年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伤保险制度框架。 出处:管理学卷 • 公共管理 • 社会保障 工伤保险 对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而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给予的经济补偿。被保险人因工负伤后可按规定享受医疗待遇和伤残抚恤金。被保险人因工死亡后,或者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被保险人死亡后,其遗属可领取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死亡补助金,其供养亲属可按规定领取定期抚恤金。以上费用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社会工作 工伤保险 亦称“职业伤害保险”。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及其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通常由用人单位缴费,通过社会统筹,建立专门基金,对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后所产生的必要费用给予补偿。主要特点是:(1) 保障对象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但投保人为用人单位。(2) 待遇标准较高,具有赔偿性和补偿性。(3) 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4) 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5) 保障内容丰富。除了在工作时的意外伤害,也包括职业病的报销、急性病猝死保险金、丧葬补助(工伤身故)。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在原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保障范围和对象是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职工,职工个人不缴费,由用人单位统一按照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用以支付参保职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定期护理费以及因工死亡的抚恤金等。2004年我国出台了《工伤保险条例》,对广大职工享受工伤保险起到了基本的法律保护作用。 出处:经济卷 • 社会保障 • 社会保险 • 理论基础 工伤保险 亦称“职业伤害保险”。为促进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国家通过社会统筹的方式设立专门基金,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罹患职业病,并由此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医疗救治以及必要的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德国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工伤立法。中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职工劳动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伤保险方面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国务院2003年4月发布的《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12月修改)。 出处:法学卷 • 社会保障法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