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言学卷 • 音韵学
词条 | 入派三声 |
释义 | 入派三声 入派三声 音韵学术语。从中古到近代,由于入声韵[p、t、k]等韵尾的消失,中古入声调也随之消失,原来的入声字读为平、上、去三声。入派三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情况是,全浊声母入声字读为阳平,如“白”“伏”“昨”“十”等字;次浊声母入声字读为去声,如“莫”“纳”“力”“日”等字;清声母入声字的声调演变尚无规律可循,如 “胳”“蝈”读阴平,“格”“国”读阳平,“癖”“椁”读上声,“僻”“廓”读去声。在北方话中,入派三声在14世纪大致已经完成,但《中原音韵》所载入派三声的调类跟今天普通话的调类不尽一致。参见“四声八调”。 出处:语言学卷 • 音韵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