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C • cháng • 肠
词条 | 肠痈 |
释义 | 肠痈 肠痈(chánɡ yōnɡ) 中医指阑尾炎。《后汉书·华佗传》:“军吏李成苦咳,昼夜不寐,佗以为肠痈,与散两钱服之。” 出处:语词卷 • C • cháng • 肠 肠痈 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由饮食不节、寒温不适、暴急奔走、忧思抑郁等多种因素,导致肠道功能失调、传化不利、运化失职、糟粕积滞、生湿生热,遂致气血不和、败血浊气壅遏而成。症见小腹肿块,按之即痛,发热恶寒,汗自出等。根据疼痛部位不同而又有其他名称:如天枢穴附近作痛,亦称“大肠痈”;关元穴附近作痛,亦称“小肠痈”。根据症状不同而命名的,如右腿屈而不伸的亦称“缩脚肠痈”。治宜行气祛瘀,通腑泄热,疏化导滞,解毒透脓,清热排脓。本病包括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出处:医药科学卷 • 中国传统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 科 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