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魏晋南北朝作家
词条 | 沈约 |
释义 | 沈约 沈约(441—513) 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北)人。仕宋、齐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后官至尚书令,卒谥隐。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作诗区别、调和四声,避免八病,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其诗重藻饰,也有一些较为清新。因与谢朓、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曾据何承天、徐爰诸家的宋史旧本,稍加更益,撰成《宋书》。又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魏晋南北朝作家 沈约(441—513) 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仕宋、齐、梁三代。齐时为“竟陵八友”之一。助梁武帝登位,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后官至尚书令。卒谥隐。藏书达二万卷。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作诗区别、调和四声,避免八病,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其诗重藻饰,也有一些较为清新。永明末,因与谢朓、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曾据何承天、徐爰诸家的宋史旧本,稍加更益,撰成《宋书》一百卷。又有《四声谱》、《晋书》、《齐纪》、《沈约集》等,已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南北朝 沈约(441—513) 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仕宋、齐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后官至尚书令,卒谥隐。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作诗区别并调和四声,避免八病,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因与谢朓、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曾据何承天、徐爰诸家的宋史旧本,稍加更益,撰成《宋书》。又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事迹见《梁书》卷十三《沈约传》。 出处:语言学卷 • 语言学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