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审音
释义
审音
审音  清代童生试中为防止考生冒籍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清制,童生应试,先经县试,其报名条件首先是本县人。外籍士子则须由地方政府认定已入籍者可视同本籍,而入籍条件是居住本县二十年以上,有田宅可查。凡不符合这一规定,以其他州县或外省籍报考者,均属冒籍。清代冒籍现象极为普遍,特别是南方士子冒北方籍。为防止考生冒籍,清政府除采取互结、保结措施外,又于康熙初推行审音制度,即在童生入场前,核对其口音,以判定是否是本县人。一直严格执行审音制度的是顺天大兴、宛平二县,因二县历来冒籍者多。其审音,初由知县负责,后增顺天府尹核查例。乾隆四年(1739年),改为顺天府丞专管。十年,又专派满、汉御史各一员会同审音,称“审音御史”。四十二年,又因冒籍者多南省士子,故定南省籍御史不得任审音御史。嘉庆十九年(1814年),二县审音,一次逐出冒籍者一百余人。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