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隐喻
释义
隐喻
隐喻yǐn yù  ❶暗中比喻;影射。如:用历史人物来隐喻现在的人。
  ❷亦称“暗喻”。比喻的一种,比喻的事物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比明喻更紧密。
出处:语词卷 • Y • yǐn • 隐
隐喻  认知语言学术语。指人们用一个事物来描写或替代另一有关联的事物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果,即借助已知的事物和已有的语言形式来认知和命名新的事物的能力。隐喻是一种跨域的“映射”,一般来说,隐喻的源域属于具体的范畴,而目标域则属于后认知的具体范畴或抽象范畴。如“世界是个舞台”是一个隐喻,这是从源域“舞台”向目标域“世界”的映射。隐喻可分为三类:(1) 结构隐喻。用一种概念构造另一种概念,把用于甲概念的词语用于乙概念。如“爱情是人生的一场旅行”是一个隐喻,由此可以说“他俩的婚姻触礁了”等。(2) 方位隐喻。根据空间和方位的感觉而构造隐喻。如由“上”“下”“升”“降”得到“上调”“下放”“升官”“降职”等。(3) 实体隐喻。把抽象的、模糊的、虚幻的事物看成具体的、清楚的、实在的事物。如把解雇、卷铺盖走人说成“炒鱿鱼”,把生命的过程说成“人生的旅途”,把电脑屏幕说成“桌面”等。隐喻的使用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绘画、音乐、雕塑和建筑等其他人类认知领域。
出处:语言学卷 • 普通语言学
隐喻  比喻的一种。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比之明喻更为紧切。明喻在形式上只是相类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却是相合的关系。本体和喻体两个成分之间一般要用“是”“也”等比喻词。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本体和喻体两个成分常可构成偏正关系,如“在四化建设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可大显身手”,即以“舞台”喻“四化建设”。
出处:语言学卷 • 修辞学
隐喻metaphor  亦称“暗喻”。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隐喻原是文学中的概念,后被引入心理学,主要用于两个领域,一是用于认知心理学中,如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的大脑,称为计算机隐喻;二是在咨询心理学中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和类比比较抽象的事物。
出处:心理卷 • 咨询心理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