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秦、汉边塞上险要处作防御用的城堡。《史记·蒙恬列传》:“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资治通鉴·汉武帝元狩四年》:“居一障间。”胡三省注:“师古曰:‘障,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城,因置吏士而为蔽障,以御寇也。’……又汉制:每塞要处别筑为城,置人镇守,谓之候城,此即障也。”
❸用来遮隔视线的布帷或屏风。《晋书·石崇传》:“恺(王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❹通“幛”。画轴。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手提新画青松障。”
❺通“瘴”。瘴气。《后汉书·杨终传》:“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
出处:语词卷 • Z • zhànɡ • 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