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八股文
释义
八股文
八股文bā ɡǔ wén  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即八股。
出处:语词卷 • B • bā • 八
八股文  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用两句说破题目要义。“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下自“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段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叫“八股文”,也称“八比”。题目主要摘自《四书》,所论内容也要根据宋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许作者自由发挥。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文体 作法
八股文  亦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主要方法和规定应试文体。因其试题主要出自四书,所述亦须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准,又称“四书文”。其体裁源自宋之经义文,明成化后演为定式。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领题(入手)、提比(起股)、中比(中股)、后比(后股)、束比(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二句,点破题目要旨;承题共三、四句,承接题义而申明之;起讲概说全体,为议论之始;领题为起讲后入手之处;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四段方展开议论,而中比为全篇重心所在。这四段的每一段中又都有两股两相比偶的文字,合计为八股,故称。文章各部分间必须用固定的连接词,如“今夫”、“尝思”、“苟其然”等。字数亦有严格限制。八股文重章法,合骈、散文与辞赋为一体,创成一新文体,然以之考试,形式与内容梏人思想至深。清人顾炎武曾批评:八股之害,甚于焚坑。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选举与科举
八股文  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明、清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其部分格式,如“破题”之类,宋人已有。元代已采用类似文体,时称“八比”。至明初而定,成化以后更臻于完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用两句说破题目要义。“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下自“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段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叫八股文,也称八比。明万历八年(1580年)定,四书、五经文均限五百字以内,过多者不予誊录。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定为七百字,超过者不予录取。此种文体,形式固定,利于考官阅卷,评判标准容易划一。但由于题目摘自《四书》,所论内容必须根据宋朱熹的《四书集注》,不许作者自由发挥,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下诏,改革科举,废八股文。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