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八角鼓
释义
八角鼓
八角鼓  ❶满族曲艺曲种。原为满族人民牧居时的歌曲,清乾隆年间发展为坐唱形式,并有专业艺人演出。乾隆末年后,渐仅由八旗子弟组织票房作非职业性演出,并出现群唱、拆唱等多种形式。另有与其他曲艺、杂技、戏法等同场演出的,称“全堂八角鼓”。
  ❷“大调曲子”的旧称。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曲  艺 • 曲 种
八角鼓  ⑴ 满族曲艺曲种。原为满族人民牧居时的歌曲,清乾隆年间发展为坐唱形式,并有专业艺人演出。乾隆末年后,渐仅由八旗子弟组织票房作非职业性演出,并出现群唱、拆唱等多种形式。另有与其他曲艺、杂技、戏法等同场演出的,称“全堂八角鼓”。  ⑵ 亦称“单鼓”。击奏膜鸣乐器。因鼓腔呈八角形,故称。鼓腔用红木制,蒙以蟒皮、驴皮或马皮,鼓腔的每一边设有铃片。流传于东北满族聚居地区,用于说唱曲艺,以及由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满戏的伴奏。边唱边拍,击拍手法颇多,有“挝鼓十法”、“击鼓五法”之说,如坐、弹、轮、磕、搓等。约明代传入北京,盛行一时。后传入天津、山东、河北、河南各地。云南大理、剑川等地的白族的八角鼓又称“金钱鼓”。  ⑶即“大调曲子”。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体裁与乐种
八角鼓  ⑴ 满族曲艺曲种。原为满族人民牧居时的歌曲,清乾隆年间发展为坐唱形式,并有专业艺人演出。乾隆末年后,渐仅由八旗子弟组织票房作非职业性演出,并出现群唱、拆唱等多种形式。另有与其他曲艺、杂技、戏法等同场演出的,称“全堂八角鼓”。  ⑵ 亦称“单鼓”。击奏膜鸣乐器。因鼓腔呈八角形,故名。鼓腔用红木制,蒙以蟒皮、驴皮或马皮,鼓腔的每一边设有铃片。流传于东北满族,用于说唱曲艺,以及由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满戏的伴奏。边唱边拍,击拍手法颇多,有“挝鼓十法”、“击鼓五法”之说,如坐、弹、轮、磕、搓等。约明时传入北京,盛行一时。后传入天津、山东、河北、河南各地。云南大理、剑川等地白族的八角鼓又称“金钱鼓”。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 • 内蒙古、东北地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