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地方行政建置。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置,乾元元年(758年)废。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词条 | 河南道 |
释义 | 河南道 河南道 ❶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为首道,分理都察院事,独专诸内外考察。设监察御史十人。在本道外协管礼部、都察院、翰林院等部院衙门,司礼、尚膳、尚宝、直殿等内府衙门,在京羽林左等六卫,及两淮盐运司,泰州等三千户所等处。清顺治元年(1644年)置。参治院事,并掌河南道,兼理福建道。乾隆十四年(1749年)设掌印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均满、汉各一人,属官有笔帖式、经承等。负责稽核河南刑名之事。乾隆二十年升京畿道为首道,互易职掌。并兼司照刷部院诸司卷宗,稽察吏部、詹事府、步军统领衙门及五城事务,与山西道共监文武官月选掣签。 ❷地方行政建置。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置,乾元元年(758年)废。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河南道 唐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置。开元以后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辖今山东、河南两省黄河故道以南(唐河、白河流域除外),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置都畿道,辖境缩小。乾元元年(758年)废。 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政 区 • 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