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逻 辑 学 • 中国逻辑史
词条 | 公孙龙 |
释义 | 公孙龙 公孙龙(约前320—前250) 战国时哲学家,名家的代表人物。传说字子秉。赵国人。做过平原君的门客。曾和赵惠王论偃兵,认为“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反对诸侯间兼并战争。为当时有名的“辩者之徒”,“诡辞数万”。在当时的名辩思潮中,代表名家两个基本派别中的“离坚白”(离万物之同)派。和惠施主张不同。他的名辩论题有离坚白、白马非马等多条。认为石头的“坚”和“白”两属性是可以互相分离的。“白马”和“马”,存在特殊和一般的差别,是不同的概念(“名”),不应混淆。着重分析了概念的规定性和差别性。还提出并论述了“指”“物”“名”“谓”等概念。对古代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但又过分夸大这种差别性,看不见概念反映事物的具体同一性。著作有《公孙龙子》。 出处:哲学卷 • 逻 辑 学 • 中国逻辑史 公孙龙(约前320—前250) 战国时哲学家,名家的代表人物。传说字子秉。赵国人。做过平原君的门客。曾和赵惠王论偃兵,认为“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反对诸侯间兼并战争。为当时有名的“辩者之徒”,“诡辞数万”。在当时的名辩思潮中,代表名家两个基本派别中的“离坚白”(离万物之同)派。和惠施主张不同。他的名辩论题有离坚白、白马非马等多条。认为石头的“坚”和“白”两属性是可以互相分离的。“白马”和“马”,存在特殊和一般的差别,是不同的概念(“名”),不应混淆。着重分析了概念的规定性和差别性。还提出并论述了“指”“物”“名”“谓”等概念。对古代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但又过分夸大这种差别性,看不见概念反映事物的具体同一性。著作有《公孙龙子》。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