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公案 公案( ɡōnɡ àn) ❶官吏审理案件时用的桌子。无名氏《陈州粜米》第四折:“快把公案打扫的干净,大人敢待来也。” ❷案件;事件。如:了却一桩公案。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上:“〔元次山〕推尊退之而鄙薄东野至矣。此诗断尽百年公案。” ❸宋话本小说分类之一。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谓“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则将公案、朴刀、捍棒各自分列,其著录话本公案类有《石头孙立》、《独行虎》、《圣手二郎》等;朴刀类有《青面兽》、《陶铁僧》、《赖五郎》等;捍棒类有《花和尚》、《武行者》、《拦路虎》等。三类性质实相接近。后又演为“公案小说”。参见“烟粉”。 ❹原指公府判断是非的案牍。佛教禅宗认为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可以用来判断是非迷悟,故借用。《灵峰宗论》卷三:“若缘木求鱼,守株待兔,三藏十二部是拭疮疣纸,千七百公案亦陈腐葛藤。”出处:语词卷 • G • ɡōnɡ • 公 公案 原指公府判断是非的案牍。佛教禅宗认为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可以用来判断是非迷悟,故借用。《灵峰宗论》卷三:“若缘木求鱼,守株待兔,三藏十二部是拭疮疣纸,千七百公案亦陈腐葛藤。”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 义 公案 宋话本小说分类之一。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谓“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则将公案、朴刀、捍棒各自分列,其著录话本公案类有《石头孙立》、《独行虎》、《圣手二郎》等;朴刀类有《青面兽》、《陶铁僧》、《赖五郎》等;捍棒类有《花和尚》、《武行者》、《拦路虎》等。三类性质实相接近。后又演为“公案小说”。参见“烟粉”。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文体 作法 公案 宋代说唱艺术分类之一。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述小说及傀儡戏的题材时,均有此类,并指出:“说公案,皆搏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近人有据以认为是“说话四家”之一的,或与铁骑儿等合为“四家”之一的。但罗烨《醉翁谈录》将它与朴刀、杆棒分别归类,并录有《石头孙立》、《三现身》等16种名目,故被认为是官衙审理冤案一类题材。出处:戏剧电影卷 • 曲 艺 • 一般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