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胡须。如:长胡;络腮胡。
❷同“胡㊁
❶”。《史记·封禅书》:“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应劭《风俗通》引《封禅书》“胡”作“鬍”。 ㊁
❶兽颔下下垂的肉。《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汉书·郊祀志》:“有龙垂胡█。”颜师古注:“胡,谓颈下垂肉也。”引申为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孙诒让正义:“胡之言喉也。援曲而有胡,如人之喉在首下,曲而下垂然。”参见“援
❺”。
❷通“遐”。远;大。《仪礼·士冠礼》:“永受胡福。”郑玄注:“胡,犹遐也,远也。”
❸老,长寿。见“胡考”、“胡耇”。
❹黑。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❺何。《诗·邶风·式微》:“胡不归?”
❻任意。如:胡言;胡思乱想。
❼见“胡卢”。
❽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如称匈奴为“胡”,其东之乌桓、鲜卑先世为“东胡”,西域各族为“西胡”。《史记·赵世家》:“吾欲胡服。”《洛阳伽蓝记·城南》:“狮子者,波斯国胡王所献也。”来自这些民族的东西也常冠“胡”字,如:胡琴;胡桃;胡椒。
❾古国名。归姓。在今安徽阜阳。公元前495年灭于楚。战国时为楚邑,又称宗胡。
❿姓。 ㊂〔衚〕见“胡同”。
出处:语词卷 • H • hú •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