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镇墓兽
释义
镇墓兽
镇墓兽  古代冥器。具有守护墓主镇墓辟邪的含义。最早发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墓,多由漆木雕刻而成,顶插鹿角,多为虎形首,后期出现人面者,下带方座。以后的镇墓兽有陶制和瓷制之分,陶制品又可分为素面灰陶、彩绘陶、三彩釉陶等。西晋以后,出现陶制的四足作行走状的牛形镇墓兽。三国时即有瓷制品,安徽马鞍山东吴墓出土的青瓷镇墓兽呈站立姿态,人面兽身,昂首竖耳,额部有空,后附尾,体型肥壮。北魏后期北方地区开创了一座墓葬中随葬两件镇墓兽的规制,一件为人面兽身,一件为狮形,蹲坐在墓门两侧。及至唐代,镇墓兽的形制急剧发展,高宗和武则天时期,镇墓兽的双肩开始塑出簇毛或双翼,顶角增高,装饰增多,人面逐渐趋于兽面化;玄宗天宝年间,镇墓兽呈现张牙舞爪、手中握蛇、脚踩怪兽、弓步站立的姿态,人面与兽面已难以分辨。宋元时期,镇墓神煞俑种类多样,流行地域广泛,而人面镇墓兽则随之少见或基本不见。
镇 墓 兽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器物 • 陶器 • 陶器一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