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塞·巴赫
⑵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德国作曲家,羽管键琴演奏家。约·塞·巴赫的次子。学于莱比锡圣托马斯学校,并在莱比锡大学和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大学攻读法律。前古典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其创作对18世纪中后叶的西方音乐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其音乐趣味高雅、精致洗练,对键盘乐器的表现性能有着深刻的理解。作有大量声乐曲和器乐曲,包括清唱剧两部《以色列人在荒野》(1775)和《复活与升天》(1787),键盘协奏曲50部和键盘奏鸣曲数集。所作奏鸣曲显示出对比调性的主题处理渐趋成熟,对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论著《键盘乐器的正确演奏法》(2卷,1753年和1762年)为了解当时键盘乐器演奏风格(特别是装饰音处理)的指南之一。 ⑶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1735—1782)。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约·塞·巴赫的幼子。自幼从父学习音乐,后又得到其兄卡·菲·埃巴赫的指导。18世纪60年代初曾在米兰大教堂担任管风琴师,并为都灵创作其第一部歌剧《阿塔赛尔斯》。1762年赴伦敦居住直至离世,被世人称为“伦敦巴赫”或“英国巴赫”。音乐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歌剧、清唱剧、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及歌曲,以其钢琴协奏曲著名,对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早期协奏曲创作具有重要影响。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人物 • 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