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巴黎和会
释义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在巴黎举行的会议。参加者有英、法、美、意等27国,苏俄未参加。会议完全为美、英、法三国所操纵。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通过了《国联盟约》,还秘密拟定了武装推翻苏维埃政权、瓜分苏俄领土的计划。因和会无视中国主权及其战胜国的地位、非法决定让日本继承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中国人民曾掀起“五四”爱国运动,迫使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近代史 • 国际近代史
巴黎和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7月29日—10月15日主要为审查对德国的欧洲盟国意、罗、匈、保、芬五国和约草案而在巴黎召开的会议。参加者有中、苏、美、英、法等28个国家的代表。会议由于美、英代表在领土、赔偿、的里雅斯特、多瑙河等问题上提出种种无理要求,未能对五国和约草案的全部条款达成协议。至同年11—12月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纽约开会时才完成和约的准备工作。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现代史 • 国际现代史
巴黎和会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会议。参加者有英、美、法、意、日等27国,苏俄未被邀请参加。会议名义上是拟定对德和约,建立战后世界和平,实际上是一次战胜国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派出外交总长陆徵祥、驻美公使顾维钧、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及南方军政府外交次长王正廷等出席和会。会上,中国代表递交了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归还中国的说帖,并提出废除在华势力范围、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7项“希望条件”。但是,在美、英、法、意代表的操纵下,拒绝中国的合理要求,和会最后通过的《凡尔赛和约》,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全部让给日本。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会后一年多,协约国又与战败国奥地利、匈牙利等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以后华盛顿会议订立的各项条约,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现了列强对战后世界的重新分割。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会议、路线、政策 • 会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