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西周学校教育内容。起源于夏商。包括礼(礼仪制度、道德规范)、乐(音乐、诗歌、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文字读写)、数(算法)。见《周礼·地官·保氏》。
出处:语词卷 • L • liù • 六
词条 | 六艺 |
释义 | 六艺 六艺(liù yì) ❶即六经。《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刘歆《七略》著录六经经籍,称为“六艺略”,见《汉书·艺文志》。 ❷西周学校教育内容。起源于夏商。包括礼(礼仪制度、道德规范)、乐(音乐、诗歌、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文字读写)、数(算法)。见《周礼·地官·保氏》。 出处:语词卷 • L • liù • 六 六艺 ⑴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亦以之考察贤能。起源于夏、商。《周礼·地官·司徒》云: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其中包括六艺,即指礼(礼仪制度、道德规范)、乐(音乐、诗歌、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文字读写)、数(算法)六种科目,各有明确的学习、训练要求。亦有以礼、乐、射、御为“大艺”,书、数为“小艺”。 ⑵ 汉以后指“六经”。《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汉书·艺文志》载西汉刘歆编《七略》,著录六经经籍,称为“六艺略”。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说、概念、术语 六艺 即“六经”。《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刘歆《七略》著录六经经籍,称为“六艺略”,见《汉书·艺文志》。 出处:哲学卷 • 经 学 史 • 术 语 六艺 ❶周代学校教学科目。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共六个部分。 ❷儒家私学从周代官学继承而来的教学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六艺 始于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礼,指宗法礼制,是奴隶社会教育的中心内容;乐,主要指乐舞;射,指射箭;御,指驾驭马拉战车;书,指文学历史;数,指计算、历法、天文。其中乐、射、御属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 出处:体育卷 • 体育学科 • 体育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