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兰格模式
释义
兰格模式
兰格模式  20世纪二三十年泰勒(Fred Manville Taylor,1855—1932)、勒纳(Abba Ptachya Lerner,1903—1982)、兰格等提出的以消费者偏好为向导、以市场为基础、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并存的分散型社会主义模式。即竞争社会主义模式。通常简称兰格模式。这一模式假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消费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由于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因而不存在生产资料市场,但中央计划机构可以根据“试错法”模拟市场,制定和调整生产资料的价格,经过一系列的“错了再试”的程序,最终制定出一套使所有产品都相等的“均衡价格”体系。该模式的主要含义有:(1) 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但不一定废除小私有制,一个社会主义经济能在自己的制度中部分地容纳这种制度;(2) 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但这种计划经济不是自然经济,而是商品经济,可以有一个消费品和劳动服务的真正市场;(3)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不再由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指引。该模式包含了中央政策主体、企业决策主体和家庭决策主体三个基本决策层次。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波兰的社会主义实践,兰格对该模式又作进一步阐发。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经济发展的计划和社会主义部门的日常管理必然是高度集中的,由行政决定生产秩序和资源分配,引导工人工作的动力是道德、政治引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意识等。
出处:经济卷 • 政治经济学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