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副职。《三国志·蜀志·蒋琬传》:“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
❸劝。《国语·晋语九》:“召之使佐食。”韦昭注:“佐,犹劝也。”
出处:语词卷 • Z • zuǒ • 佐
词条 | 佐 |
释义 | 佐 佐(zuǒ) ❶辅助;辅助的人。如:辅佐;僚佐。《周礼·天官·大宰》:“以佐王治邦国。”《左传·襄公三十年》:“有伯瑕以为佐。” ❷副职。《三国志·蜀志·蒋琬传》:“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 ❸劝。《国语·晋语九》:“召之使佐食。”韦昭注:“佐,犹劝也。” 出处:语词卷 • Z • zuǒ • 佐 佐 官名。(1)朝廷各机构低级属吏。战国秦置,秩斗食。《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吏自佐、史以上负从马、守书私卒,令市取钱焉,皆迁。”汉代沿置。魏、晋、南北朝至唐或因之。(2)地方各级机构的属吏。晋于千户以上乡置一人,五千户以上乡置二人。南朝梁三万户郡丞置一人。隋、唐州(府、郡)、县、镇各曹皆置,称曹佐、司某佐。(3)隋代府兵组织军坊、乡团的辅佐官,皆各置二人。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佐 蒙古语“苏木”的汉语称谓。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 • 内蒙古、东北地区 佐 见“牛录”。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东北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