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环境科学卷 • 环境生物学
词条 | 共生 |
释义 | 共生 共生 亦称“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存,彼此得益,甚至不能分开独立生活,形态上形成特殊的共生体,生理上形成一定分工的关系。是种间关系的一种。最典型的例子是地衣——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给真菌;真菌吸收无机盐和水分,供给藻类,若互相分离,两者都不能生存。共生不仅对参与者,而且对生态系中其他生物都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出处:环境科学卷 • 环境生物学 共生 指不同种类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共生,可以是互利的,也可以是互损的,或者一方受益或受损而另一方不受任何影响。在生态学中,共生指两个不同有机体之间有益至少是无害的相互关系。在生物学史上,共生现象是19世纪后期被发现的。1879年,德国植物学家巴里(Heinrich Anton de Bary, 1831—1888)证明了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互利共生。此后,科学家在许多植物、动物中发现了广泛存在的共生现象。 出处:哲学卷 • 科学技术哲学 • 术语 学说 • 自然哲学 共生 人文区位学的重要概念。社区内各个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群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个群体的存在都为其他群体的存在提供条件,每个群体都不能离开其他群体而独立存在。与此相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竞争,它源于人们为谋求生存而对社区内有限资源的相互争夺。人文区位学理论认为,社区一方面是一个共生系统,其内部各组成部分要相互依赖生存,另一方面,这个共生系统中又存在着竞争,这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群际竞争决定了社区区位结构,这种社区区位结构一旦确立,便会产生一种共生关系,并反过来缓和激烈的竞争。共生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共生,构成了城市社区的区位秩序。这种共生与自然生物界的共生现象有明显的区别:人类社区的共生系统不像其他生物那样被动地依赖于自然环境,而是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使人类的共生现象更复杂,形式多变化。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社区研究 共生 亦称“互利共生”。种间关系之一。泛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相互关系。通常表现为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外相互有利的关系。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联合体: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给真菌;真菌吸收无机盐和水分,供给藻类。若互相分离,有些真菌即不能独立生活。又如白蚁和它肠内的鞭毛虫:鞭毛虫能帮助白蚁消化木材纤维,白蚁给鞭毛虫提供栖居场所和养料,若互相分离,两者都不能生存。有些生态学家把共生概念作为凡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之间不同程度利害的相互关系,也包括共栖和寄生。 出处:生命科学卷 • 总论 • 生态学 • 动物生态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