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师〔師〕shī  ❶老师。如:师生;师徒。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❷效法。《孟子·离娄上》:“莫若师文王。”
  ❸对有专门知识技能的人的称呼。如:医师;工程师。《孟子·梁惠王下》:“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❹对僧人的尊称。如:法师;禅师。苏轼《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诗:“师已忘言真有道。”
  ❺古官名。(1)师氏的简称,西周金文中常见,为统兵之官。又《周礼》师氏为教国子之官。(2)太师的简称,代国君辅弼之官。(3)代常称乐官为“师”或“太师”。
  ❻众人。《诗·大雅·韩奕》:“燕师所完。”传:“师,众也。”
  ❼军队。如:出师;班师。《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
  ❽由若干个团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集团军(军)。设有领导指挥机关,编有战斗和勤务保障部(分)队。是基本战术兵团。
  ❾中国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一作“”。代有“三”。西周有六师,《诗·大雅·常武》:“大师皇父,整我六师。”西周金文有西六成周,见《小克鼎》、《禹鼎》等。一师二千五百人,见《周礼·地官·小司徒》。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❿六十四卦之一,坎下坤上。《易·师》:“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孔颖达疏:“地中有水,盖取容畜之义也。”
  ⓫姓。代有师伯浑
出处:语词卷 • S • shī • 师
  ⑴ 为师者、老师。《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荀子·大略》:“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礼记·学记》:“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法言·学行》:“师者,人之模范也。”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  ⑵ 古代官名。(1) 教导王太子的高级官员,是为国王师傅。相传殷代已置,西周、春秋、战国沿置。与保、傅并称“三公”而有分工不同,又为三公设助手少师、少保、少傅谓之“三少”。《大戴礼记·保傅》:“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后废。晋、南朝及北魏、北周复置。隋王国置,掌辅正过失。唐沿置。参见“保”、“傅”。(2) 乐官的简称。《周礼》记载国学教官中有大师、小师、磬师、笙师、籥师等,各擅其事。《国语·楚语上》:“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韦昭注:“师,乐师也;工,瞽矇也。”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大师、小师属下有瞽矇六百人。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职官
  ❶军队。如出师、班师。《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
  ❷由若干个团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集团军(军)。设有领导指挥机关,编有战斗和勤务保障部队、分队,为高级战术兵团。一般在上级编成内遂行作战任务,亦可独立作战。按任务、装备和编成,分为步兵师、坦克师(装甲师)、炮兵师、防空师、空降师(伞兵师)、航空兵师、海军陆战师等;按战备程度的不同,分为满员师、简编师、动员师等。师是构成战略战役军团的基础,其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军队作战实力的主要标志。
  ❸中国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始见于商朝,卜辞中有“王作三[alt]亱[/alt](师):右、中、左”(《殷契粹编》597)的记载。西周军队也以师为军队的建制单位,金文中有“西六师”、“成周八师”、“殷八师”等记载。
出处:军事卷 • 军  制
  军队编制。一作。商代有三。西周有六师,《诗·大雅·常武》:“大师皇父,整我六师。”西周金文有西六、成周八和殷八,见《小克鼎》、《禹鼎》等。一师二千五百人,见《周礼·地官·小司徒》。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兵制
  官名。(1)国王师傅,亦称“王师”。相传殷代已置,西周、春秋、战国沿置。其后不设。晋、南朝及北魏、北周复置。隋王国置,掌辅正过失。唐沿置。(2)执政官。殷、周时置。掌出入王命,统辖众官。(3)军队统帅,亦指军事参谋。(4)乐官之长。殷、周置,通晓乐理,亦有为君王顾问者。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