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法学卷 • 外国法律史 • 古代与中世纪法
词条 | 法经 |
释义 | 法经 法经 古代印度法的重要渊源之一。附属于《吠陀》,是用以解释并补充《吠陀》的经典。约成于公元前8—前3世纪。其内容主要规定祭祀规则、日常礼节和教徒的生活准则、权利义务以及对触犯教规者的惩罚。 出处:法学卷 • 外国法律史 • 古代与中世纪法 法经 战国魏相李悝编纂的法典。约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编成。分《盗法》、《贼法》、《囚(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据《晋书·刑法志》、《唐律疏议》记载,前四篇是惩办“盗”、“贼”和加以“囚”、“捕”的法律,《杂法》是处罚狡诈、越狱、赌博、贪污、淫乱的法律,《具法》是规定刑罚的加重和减轻的法律。《法经》综合当时各诸侯国法律,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为后来秦汉法律所继承。原文已失传。清黄奭《汉学堂丛书》中所辑《法经》系伪书。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法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