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法门寺
释义
法门寺
法门寺  中国佛教寺院。在陕西省扶风县。古称“阿育王寺”,塔曰“阿育王塔”。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今名。因传说塔内珍藏释迦摩尼佛舍利(手指骨一节)而闻名。始建于魏晋时期,后多次重修和扩建。贞观五年(631年)至咸通十四年(837年)共七次迎奉佛骨,成为唐代佛教活动中的重要事件。明代在原塔基上建十三层八角砖塔,1981年倒塌。1987年重建山门和砖塔,并在寺西园建造法门寺博物馆。在施工清理地基时,于地宫中发现唐代七次迎奉之“真身舍利”和三枚影骨舍利,盛放在宝函内的金银器、铜器、石刻、瓷器、琉璃器以及丝织品等。其中捧真身菩萨像、鎏金银盒、熏炉等珍品,代表唐代最高的工艺水平,均陈列于寺内珍宝阁。为全国重点寺院。遗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圣地、名山、寺院等 • 寺 院
法门寺  亦称《郿坞县》、《硃砂井》。戏曲传统剧目。有与《拾玉镯》连演者,合称《双姣奇缘》。全本写孙玉姣拾得傅朋所遗玉镯后,刘媒婆允为二人撮合,持玉姣绣鞋回家。事为其子刘彪知悉,乃持鞋向傅朋讹诈,杀死褚生夫妇,被长工宋兴发觉,又杀宋灭口。郿坞县令赵廉草率断案,宋妹巧姣鸣冤上告,赵终查明真相,将所有人犯捕捉归案。京剧《法门寺》仅从刘瑾随太后法门寺进香演起,到大审结案止。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中国戏曲 • 剧 本 • 昆曲、京剧及地方戏
法门寺  在陕西省扶风县城北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因供奉释迦牟尼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名“法门寺”。唐代为皇家寺院。1987年2月重修明砖塔时,地宫出土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及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现有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佛学院等仿唐建筑。1988年建有法门寺博物馆。法门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陕西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