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心理卷 • 心理统计与测量 • 心理测量 • 测量方法
词条 | 兴趣测验 |
释义 | 兴趣测验 兴趣测验(interest test) 通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和对陈述项目的选择,测量个体的兴趣倾向的测验。其产生、发展与对职业兴趣的关注密切相连,有时特指职业兴趣测验。测验所得分数可预测职业选择、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满意度。诸多研究指出,不同职业团体具有其特殊性格特征。如,具有较高文学和审美兴趣的被试,其精神症指标偏高;具有科学兴趣的被试,性格明显内倾;而推销兴趣则与攻击性相关。研究还发现,兴趣测量结果与人格问卷分数之间有显著相关,职业兴趣测验本质上是一种人格测验。1915年迈纳(James Miner)编制了一份兴趣测量问卷,标志着兴趣测验系统研究的开始。斯特朗(E. K. Strong)于1927年编制了第一个职业兴趣量表——斯特朗职业兴趣表(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Blank,简称SVIB)。方法是:让两组被试接受测验,将两组被试反应不同的题目放在一起,构成特定职业量表。库德(G.F.Kuder)于1934年编制了库德职业兴趣调查(Kuder Occupational Interest Survey,简称KOIS)。方法是:采用三择一的迫选法,把所有职业分成10个兴趣领域,然后确定与之相应的10个同质性量表,被试测验结果按这10个量表记分,通过得分高低决定兴趣领域的重要性序列。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John Lewis Holland,1919—2008)20世纪50年代编制了霍兰德职业偏好量表。自1965年后,各职业兴趣测验出现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现象。职业兴趣测验在专业选择、职业诊断和更迭、生涯规划等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出处:心理卷 • 心理统计与测量 • 心理测量 • 测量方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