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人 物 • 外 国
词条 | 帕克 |
释义 | 帕克 帕克(Matthew Parker,1504—1575) 英国国教会第二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生于诺里奇(Norwich)。1525年得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文学士学位,1528年得硕士学位。1527年升神父。受德国宗教改革影响,研究马丁·路德著作。1535年任宫廷牧师。1544年起把路德的学说引进剑桥大学。曾任副校长。女王玛丽一世(Mary Ⅰ,1553—1558年在位)在位时,避居外省。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Ⅰ,1558—1603年在位)掌权后,1559年任坎特伯雷大主教。调和英国国教会中倾向罗马教廷一派和倾向更加独立自主的另一派而形成中间派,缓和了局势。修订英国国教会信仰纲要《四十二条款》为《三十九条款》。同时又很注重文化学术,当许多英国隐修院被摧毁时,设法收集各院所藏手抄本近6700卷,成为剑桥大学的重要收藏,为研究英国的历史、法律、语言、宗教提供珍贵资料。死于伦敦。主要著作有《论不列颠古代教会与坎特伯雷教会的特权》等。 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人 物 • 外 国 帕克(Francis Wayland Parker,1837—1902) 美国教育家。16岁起任小学教师。曾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回国后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Quincy)督学,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后任芝加哥库克县(Cook)师范学校校长和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首任院长。反对旧学校“形式主义”教育方法,提出“昆西教学法”。重视发挥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以儿童为教育工作中心,强调儿童的自我表现,注重计算、测量、图画、手工以及各门学科相互联系,并采用报纸、杂志、活页读物代替教科书。强调儿童自我探索与创造精神培养。著有《关于教育学的谈话》等。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帕克(Robert Ezra Park,1864—1944) 亦译“派克”。美国社会学家。1925年任美国社会学学会会长。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为芝加哥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社会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有亲缘与互补关系,交往、冲突、调节、相互作用等为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区别生态学上的群体与社会群体,认为前者以共生、分工、合作为特征,后者以交往、社会化、集体行为、组织活动为特征。把社会分析为个人,然后研究其相互作用与相互竞争。认为个人相当于人类生物有机体的一种细胞,经过与他人发生相互关系而塑造成社会人。社会是在个体共同行动的努力中成长起来的。自我的构成基于我们所占的地位和在社会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最先将大都市芝加哥作为实验基地,把都市问题和都市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曾来中国燕京大学讲学。主要著作有《社会学导论》(合著)、《都市》(合著)等。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史 • 人 物 • 美 国 帕克(Mungo Park,1771—1806) 英国探险家。苏格兰人,曾在爱丁堡大学学医。1795—1797年受英国非洲协会委托,在西非寻找尼日尔河河源和流向,经冈比亚河,东行到达尼日尔河西的塞古,断定该河由西向东流注。1805年受英政府派遣,继续调查尼日尔河,后在布萨(Bussa,在今尼日利亚,为凯因吉水库淹没)附近遭袭,溺死。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近代史 • 英国近代史 帕克(Charlie Parker,1920—1955) 美国爵士音乐家、萨克斯演奏家、作曲家。绰号“大鸟”。爵士乐历史的开创性人物,他的演奏打开了爵士乐的新局面,与吉莱斯皮等开创了比波普风格,确定了爵士的和声、调性、节奏和旋律标准,成为现代爵士风格的起点。代表曲作有《鸟类学》。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人物 • 外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