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外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词条 | 帕累托 |
释义 | 帕累托 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 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洛桑学派代表。瑞士洛桑大学教授。运用立体几何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发展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代数体系。指出在收入分配既定条件下,为了达到最大的社会福利,生产资源的配置必须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著有《政治经济学讲义》、《政治经济学提要》等。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外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 意大利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生于法国,1858年回国。曾在都灵大学攻读数学和物理学,后任铁路工程公司工程师、洛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等职。在经济学上提出“最优状态”的概念,奠定了福利经济学基础。晚年转向研究社会学,认为社会学是法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历史学、宗教历史学等专门社会学科的综合,其目的在于研究人的行为、社会结构、社会均衡、社会变动的决定力量。认为每个社会均为精英分子所统治,这种统治一方面依靠权力,一方面要求民众的服从,两种因素的平行就达到社会的平衡。但下层的人可以成为有能力的人,而上层的人也可能失去其能力,因而发生精英循环,上下层相互转换。认为精英分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冒险家,他们从事于重新结合与组合,另一种是维持现状,他们的兴趣是维持原来的聚集状态。这两种类型也是他“剩余物”概念中的两种类型。他认为剩余物是感觉、情绪、本能、心理状态和意向的基础,它是天生的、内在的生物动因,决定社会行为。一类是组合的本能的剩余物,它总是积极地去重新组合,影响社会的变化;另一类则是使组合物恒定不变的剩余物,其本性是保守的,不接受新事物,对变化采取敌对态度。这种变化与保守的斗争决定欧洲的历史。主要著作有《普通社会学》(2卷)、《事实与理论》、《民主的转换》等。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史 • 人 物 • 其他国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