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腊月或冬天腌制的肉类。如:腊肉;腊味。《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酒自酒,汤自汤,腌鸡不要混腊獐。”
❸佛教名词。沿用印度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的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亦称“一腊”。僧尼依此“腊”计算出家后的年龄,故称其年龄为法腊、夏腊或戒腊等。又僧尼的长幼坐次,亦依其腊数多少而定。 另见liè,xī。
出处:语词卷 • L • là • 腊
词条 | 腊 |
释义 | 腊 腊〔臘、臈〕(là) ❶古时夏历十二月祭名,始于周代。《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后因称夏历十二月为“腊月”。梅尧臣《除夜雪》诗:“腊从今日尽,花作旧年看。” ❷腊月或冬天腌制的肉类。如:腊肉;腊味。《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酒自酒,汤自汤,腌鸡不要混腊獐。” ❸佛教名词。沿用印度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的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亦称“一腊”。僧尼依此“腊”计算出家后的年龄,故称其年龄为法腊、夏腊或戒腊等。又僧尼的长幼坐次,亦依其腊数多少而定。 另见liè,xī。 出处:语词卷 • L • là • 腊 腊〔臘〕(liè) 剑的两刃。《考工记·桃氏》:“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寸。” 另见là,xī。 出处:语词卷 • L • liè • 腊 腊(xī) ❶干肉。《易·噬嗑》:“噬腊肉。”孔颖达疏:“腊是坚刚之肉。”《周礼·天官·腊人》:“腊人掌干肉,凡田兽之脯腊█胖之事。”郑玄注:“腊,小物全干。” ❷晒干;制成干肉。《庄子·外物》:“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 ❸极。《国语·郑语》:“毒之酋腊者,其杀也滋速。”韦昭注:“精熟为酋。腊,极也。” ❹皮肤皴皱。《山海经·西山经》:“钱来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已,医治好。 另见là,liè。 出处:语词卷 • X • xī • 腊 腊 佛教名词。佛教沿用古印度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的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亦称“一腊”。僧尼依此“腊”计算出家后的年龄,故称其年龄为法腊、夏腊或戒腊等。又僧尼的长幼座次,亦依其腊数多少而定。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 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