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选举与科举
词条 | 帖经 |
释义 | 帖经 帖经 亦称“帖文”、“试帖”。科举考试方法之一。始于唐,明经、进士等科均须帖经。其法:即以所试之经书任揭一页,唯留开一行,遮掩两边文字;又裁纸于此行字上任意帖盖三五字,令被试者读出或写出被帖没之字。以明经科为例,每经10帖,答出五条以上为及格。帖经要求熟读经、注,是为主试者有意设置的一道门墙,使不读经书、不辨章句者难以侥幸得逞,而弊在徒令考生记诵。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选举与科举 帖经 科举考试方式。唐代明经、进士及弘文馆、崇文馆学生结业考试皆须帖经。宋人又称为填帖。其方法是将所习经书前后两边盖住,仅露出中间一行,裁纸为帖,帖其三字,要求举人填写被帖之字,十帖得四或得五、得六者为通。有时主试官有意刁难,或帖孤章绝句,或帖类似易混难句。唐代进士科举人可以作诗代替帖经;宋代进士科举人可撰文一篇或赋一篇代替帖经,称为赎帖。熙宁四年(1071年),罢明经、诸科,进士科亦罢试帖经,而改试经书大义。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