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科学技术哲学 • 人 物
词条 | 波普尔 |
释义 | 波普尔 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 英国哲学家。原籍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教于英国。提出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知识观,反对证实方法与归纳主义,认为假说不能最终证实,但可以证伪。科学通过提出问题,经过试验,排除错误而得到发展,并将此称为“试错法”。认为社会没有发展规律,只能逐渐改良。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主要著作有《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等。 出处:哲学卷 • 科学技术哲学 • 人 物 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 英国哲学家。原籍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教于英国。提出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知识观,反对证实方法与归纳主义,认为假说不能最终证实,但可以证伪。科学通过提出问题,经过试验,排除错误而得到发展,并将此称为“试错法”。认为社会没有发展规律,只能逐渐改良。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主要著作有《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等。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现代哲学 • 人 物 • 英 国 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1902—1994) 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原籍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教于英国。1964年因论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被授予爵士称号。为英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提出批判理性主义与“猜想反驳”的科学知识观,反对证实方法与归纳主义,认为假说不能最终证实,但可以证伪。科学通过提出问题,经过试验,排除错误而得到发展,并将此称为试错法。用试错法说明社会变迁,认为社会没有发展规律,只能逐渐改进。反对历史决定论,认为历史决定论关于必须从总体上改造社会,才能实现人类的最大幸福的主张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工程,这种工程必然导致极权主义。主张个人应享有充分的自由,国家的作用仅限于保护个人自由。反对西方古典民主理论,认为无论是“主权在民”,还是“主权在君”,都不能必然地给人民带来幸福,民主制度只能在开放社会中实现。主要著作有《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等。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 英 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