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兼爱
释义
兼爱
兼爱jiān ài  战国墨翟所倡之学说,谓爱无分亲疏厚薄,与儒家主张的爱有等差说相异。《墨子·天志下》:“顺天之意何若?曰:兼爱天下之人。”《墨子》一书有《兼爱》篇。
出处:语词卷 • J • jiān • 兼
兼爱  《墨子》篇名。有上、中、下三篇。阐述墨家社会理想及其实现,重点阐发兼爱学说。通过分析大国攻小国、大家乱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敖贱,君者不惠、臣者不忠、父者不慈、子者不孝等现象,指出所有这些“天下之害”都生于“别”(待人待己存在差别,人人都自利而亏人),拯救的方法是 “兼相爱,交相利”,“兼”(待己待人无差别,人人都爱一切人)以易“别”。如果人人都“视人之国若其国,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身若其身”,无分人我,自然天下大治。进而提出培养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兼士”,“言必信,行必果”,使“饥者食之,寒则衣之,疾病持养之,死丧葬埋之。”对儒家“亲亲”和“爱有差等”思想是突破,体现小生产者反抗剥削、反对侵略的平等愿望。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论著、刊物
兼爱  战国墨子用语。指一种以人人平等相爱为特征的爱人原则。认为爱人当“兼”而不“别”,不分亲疏远近、尊卑上下,做到“爱无差等”(见《孟子·滕文公上》)。由此就能避免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相互攻伐、篡夺,实现天下和调,“故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墨子·兼爱下》)。
出处:哲学卷 • 伦 理 学 • 中国伦理思想史
兼爱  战国墨子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系针对当时诸侯间战争频繁,诸侯国内大夫、家族间相互残杀的现象而提出的。认为这些社会矛盾(“别”)的产生,出于人们的不相爱,“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墨子·兼爱中》)。提倡“以兼易别”,“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同上)。断言“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上》)。认为天下人必需相爱,以达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境界。并把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视爱人即利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兼爱中》)其“爱无差等”的主张,同儒家“亲亲而仁民”的爱有差等主张是对立的。兼爱是中国古代的平等观之一,代表了古代下层劳动者的思想,为墨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一切主张的出发点。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兼爱  《墨子》篇名。上、中、下三篇。内容阐述墨子的伦理思想。墨子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说。主张爱无差别等级。提倡一种平等的、不分厚薄亲疏的相爱。他说:“凡天下祸篡怨恨其(之)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把“兼相爱”和“交相利”结合起来,指出“爱人”不能离开“利人”:“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这种观点,在当时含有反抗贵族道德的意义。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著 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