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cháng  ❶古旗帜名。《周礼·春官·司常》:“王建太常,诸侯建旂。”郑玄注:“王画日月,象天明也。”
  ❷指恒久不易或变化的规律。《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认为万物归根复命的循环运动恒久不易。《荀子·天论》:“天行有常。”认为自然的变化有其规律。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常相对变而言,常在变中,强调“变以贞常”。
  ❸经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❹普通;平常。如:常识;常态;习以为常;反常。《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
  ❺伦常;纲常。《管子·幼官》:“明法审数,立常备能,则治。”尹知章注:“常,谓五常也。”参见“五常”。
  ❻古长度单位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
  ❼“常棣”的简称。《诗·小雅·采薇》:“维常之华。”参见“常棣
  ❷”。
  ❽通“尝”。曾经。《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按《汉书》“常”作“尝”。
  ❾姓。
出处:语词卷 • C • cháng • 常
  哈尼语音译。哈尼族原始宗教中对善恶兼施的自然神的称呼。哈尼族原始宗教的神灵崇拜具有明显的等级界限,除摩咪外,还可按顺序划分为:自然神、鬼、魂三种类型。他们将一切自然神统称为“常”,是仅次于摩咪的永居人间的最威严的主宰者,大致可分为:山神、石岩神、地神、树林神、水神、火神六种,除地神为善神外,其余诸神则对人善恶兼施。相信一定地点或地域必有某“常”管辖,“常”同时是关押人类灵魂的囚笼。“常”有里外之分,“里常”指村寨范围之内的神,一般性情温和,但也时时捉拿人魂,甚至出卖人魂。“外常”指村寨范围以外的神,一般以高山大菁悬崖老林为代表之地,性格凶猛暴戾。“外常”又分为上下“常”,“上常”指阳神,“下常”指阴神。哈尼族对“外常”充满恐惧,不敢轻易迈进“常”地,即有所入也必小心谨慎,不敢高声笑语,唯恐灵魂被捉去。但是“常”又异常多,如在礼社江以南,藤条江两岸的狭窄地区,就有百余个“常”,当地哈尼族对其神须定时杀牺祭献。“常”有大小之分,“小常”将人魂转卖给“大常”,“上常”将人魂转卖给“下常”。人魂一入“下常”,当无生还之望。
出处:宗教卷 • 中国民间信仰 • 少数民族民间信仰 • 精灵、鬼神
  ❶指恒久不易或变化的规律。《老子·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认为万物归根复命的循环运动恒久不易。《荀子·天论》:“天行有常。”认为自然的变化有其规律。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常相对变而言,常在变中,强调“变以贞常”。
  ❷伦常;纲常。《管子·幼官》:“明法审数,立常备能,则治。”尹知章注:“常,谓五常也。”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