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犯;冒犯;冲犯。《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干国之纪。”《楚辞·七谏·谬谏》:“恐犯忌而干讳。”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❷求取。如:干进;干禄。《荀子·议兵》:“干赏蹈利之兵也。”杨倞注:“干,求也。”
❸关涉。如:干连;干涉。《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又不干我事,教说甚么?”
❹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如:干戈。《方言》第九:“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参见“干城”。引申为捍。参见“师干”。
❺涯岸;水边。《诗·魏风·伐檀》:“置之河之干兮。”毛传:“干,厓也。”
❻通“竿”。《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毛传:“注旄于干首,大夫之旃也。”干,指旗竿。
❼天干。如:干支。
❽犹个。如:若干。
❾通“涧”。《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郑玄笺:“干,涧也。”
❿姓。 ㊁〔乾、乹、亁〕
❶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如:干柴;衣服晒干了。也用作某些干制食品的名称。如:豆腐干;饼干;葡萄干。
❷竭;尽;空。如:干杯;外强中干。
❸徒然;白白地。如:干着急;干瞪眼。
❹名义上的。如:干亲;干儿子。 另见ɡàn。
出处:语词卷 • G • ɡān • 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