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词条 | 平民学校 |
释义 | 平民学校 平民学校 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失学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初步文化知识教育的学校。是民主思想在教育领域内的反映和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即于1916年10月通过《注意贫民教育案》,1919年10月又通过《失学人民补习法》。1917 年晏阳初为在法华工所办之汉文班为其萌芽。五四运动前后始大量出现,各种身份的知识分子纷纷投入办学。1919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师生创办的平民学校、1920年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办的平民夜校、长沙第一师范附设的平民夜校、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所设的平民女校等,是其中代表。1921年晏阳初回国,任上海青年会平民教育科主任,翌年在长沙发起全城平民教育运动,开办平民学校60余处,招生1320人,当年还主编出版《平民千字课》教材,以之教学,深受欢迎。之后,晏阳初又在烟台、杭州、嘉兴等地设立多所平民学校。1923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后,以“除文盲,作新民”为旗帜,在各地劳动群众聚集地区和单位设学,平民学校大量涌现。1925年后“平教会”工作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加之政府倡导,不少平民学校改名民众学校。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