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自我概念
释义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  一个人关于自己的外表、能力、特长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个体把自己当成像其他事物一样的客观对象所形成的知觉。这种自我知觉,一方面能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使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富有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在个体面临重要任务时,能够调节、维持有意义的行为。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am James,1842—1910)在其《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他将自我分为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前者指个人主体的纯粹经验;后者指经验的内容。此后,不同的心理学学者对自我概念的定义、结构、特征和测量模型进行研究,使自我概念理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例如,英国心理学家伯恩斯(R.Burns)从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统一的角度提出自我态度系统意义上的自我概念——由“认知自我”、“理想自我”和“他观自我”构成的自我。认为自我概念具有三种功能:保持内在一致性、决定个人对经验怎样解释和决定人们的期望。
出处:经济卷 • 企业管理 • 营销管理 • 购买者行为
自我概念  个人关于自己的观念体系。包括认知成分(对自己的品质、能力、外表、社会意义等的认识)、情感成分(自尊、自爱、自卑等)、评价意志成分(自我评价等)。既是社会交往的前提,也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是由社会经验决定的。可分为现实的我(即对当前自己的看法)、理想的我(即自认为应当成为的人)、动力的我(即自己努力成为的人)、幻想的我(即如果可能希望成为的人)。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社会心理学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个人关于自己的观念体系。包括认知成分(对自己的品质、能力、外表、社会意义等的认识)、情感成分(自尊、自爱、自卑等)、评价-意志成分(自我评价等)。既是社会交往的前提,也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是由社会经验决定的。可分为现实的我(即对当前自己的看法)、理想的我(即自认为应当成为的人)、动力的我(即自己努力成为的人)、幻想的我(即如果可能希望成为的人)。自我概念由反映评价、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三部分构成。
出处:心理卷 • 社会心理学 • 个体社会心理
自我概念  个人对自身存在的所有思想和情感的总和。是对自己的感知和情感。可以分为四个层面:(1)现实自我,指现实中如何看待自己;(2)理想自我,指自己希望如何看待自己;(3)私人自我,指自己对自己的看法;(4)社会自我,指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出处:管理学卷 • 营销管理 • 市场研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