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灵台遗址平面及透视复原图
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
词条 | 洛阳灵台遗址 |
释义 | 洛阳灵台遗址 洛阳灵台遗址 东汉国家天文台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偃师佃庄乡岗上村与大郊寨之间,汉魏洛阳故城南郊、明堂遗址西侧。始建于东汉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延续使用至公元四世纪初,约250年之久。史载灵台属太史令下机构,设灵台丞一人、舍人一人,下有候星、候日、候风、候气、候晷景、候钟律等工作人员共43人,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先后二次出任太史令14年,亲自设计制作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撰写《浑天仪》、《灵宪》等天文著作。后魏时灵台“基址虽颓,犹高五丈余”(《洛阳伽蓝记·城南》),折合今14米许。20世纪70年代初灵台遗址尚存,其南北残长约41米,东西残长约31米,残高约8米。1977—1978年发掘。遗址平面呈方形,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周围筑墙。中央有高台,基部面积约50平方米,残高8米以上。台的四周房屋各在壁上涂青、白、红、黑之色,是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四方而设计。据记载,高台顶部是“上平无屋”,以便观察天象。 洛阳灵台遗址平面及透视复原图 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