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经济卷 • 公共管理
词条 | 非营利组织 |
释义 |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其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由于强调的角度与重点不同,国际上对于非营利组织有不同的称谓,如“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免税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等。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的属性。可分为多种类型:(1) 动员资源型。包括一些专业筹款或专业开展资助活动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专业招募、培训和派遣志愿者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2) 公益服务型。包括公益慈善、救灾救济、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农村和城市的社会发展及社区建设等领域的组织。(3) 社会协调型。如各种社区群团组织、各种形式的商会、行业协会、工会、联谊会、消费者协会等。(4) 政策倡导型。包括专门从事相关政策研究并积极影响政策过程的思想库、积极参与社会博弈的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或者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有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政治过程有影响的压力集团。 出处:经济卷 • 公共管理 非营利组织 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关注于特定的或普遍的公众、公益事业的民间团体。其基本特征是:(1)组织性,指合法注册,有成文的章程、制度及固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等;(2)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既不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也不隶属于政府或受其支配;(3)非营利性,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利润分配;(4)自治性,指拥有独立的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够进行自我管理;(5)志愿性,指成员的参加和资源的集中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和志愿性的。 出处:管理学卷 • 总 类 • 管理技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