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L • liú • 流
词条 | 流言 |
释义 | 流言 流言(liú yán) 散布没有根据的话。《书·金縢》:“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指周公)将不利于孺子。”孔颖达疏:“盖遣人流传此言于民间也。”亦指谣言。《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 出处:语词卷 • L • liú • 流 流言(gossip) 没有任何信得过的确切的依据,而在非组织群体中私下传播的特定的消息。其特点是:通过非官方、非正式的渠道传播,流传广泛,不可预测。有三种情况最容易出现流言:缺乏可靠的信息;感到不安和忧虑;社会处于危机状态,如战争、灾祸时。流言在动机和目的上与谣言有区别,流言一般不是故意去伤害某人,但是某些流言具有消极的作用,甚至会引起社会混乱,故意散布的“流言蜚语”则属谣言的范畴。流言传播过程特点是:(1) 一般化。传播时会遗漏许多具体细节,流失很多信息,使内容变得越来越简略而扼要。(2) 强调化。某些内容引起听者的注意,留下较深刻印象,因而变得更加突出。(3) 同化。流言接受者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知识、习惯、态度、兴趣、需要、情绪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凡是符合接受者的这些主观状况的,他就会接受下来,同时对各种内容按照他自己认为合乎逻辑的系统加以归纳整理,进一步加工,甚至添加枝节,然后再传播。最初产生的流言到最后可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出处:心理卷 • 社会心理学 • 人际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